6月9日:英國《自然·通訊》雜志9日發布的一項天文研究表明,大氣中的礦塵對地球行星的宜居性具有重大影響,它將增加系外行星的潛在宜居性。這一發現意味著系外行星的解讀結果將在未來發生變化。在研究地球系外行星時,必須考慮礦物粉塵的潛在影響。
所謂“宜居帶”,是指恒星周圍存在地球表面存在液態水的類地行星的區域,因此它是尋找外星生命的關鍵目標。“宜居地帶”中的行星也意味著它們適合人類生存,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這樣的行星。螺桿泵
在過去的20年中,已經發現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它們通常離自己的恒星太遠或太近,導致溫度過高或過低。在“宜居帶”中有少數行星,并且很難有液態水和像地球這樣的自然環境。離心泵
現在,科學家們認為,行星的可居住性還取決于行星大氣的組成。礦物粉塵,即地球表面的碳-硅酸鹽材料,很可能會影響氣候系統,但直到那時,在構建系外行星氣候模型時,它一直被忽略。計量泵
有鑒于此,英國氣象局科學家伊安·波特爾及其同事初次使用模擬方法揭示了大氣礦物塵埃如何對地球系外行星的可居住性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發現,在潮汐鎖定的行星上(始終面向恒星在同一側),礦塵可以冷卻行星的太陽并加熱負星,從而擴大了這類行星的宜居區域。他們認為,礦物粉塵可以減緩宜居區域內行星的水分流失,并使宜居區域外的行星變暖。管道泵
通過模擬系外行星的透射光譜,研究小組還發現礦塵可以掩蓋關鍵生物標志物(例如水蒸氣和氧氣)的存在,這表明將來在解釋與系外行星可居住性有關的觀測結果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只有當人們更好地了解系外行星大氣的物理,化學和動態特性時,他們才能真正了解系外行星的氣候環境和系外行星生命的可能性。